快捷导航

楼市喜迎三大好消息,这次真的不一样,为帮刚需买房国家铁了心

[复制链接]
查看: 64|回复: 0
发表于 2024-1-13 21: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中国的房子到底够不够住?未来房价到底能不能下跌?对于这些刚需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专家们的回答倒是出奇的一致:房子远远不够,城市化率现在不到60%,中国还需要大量建设新房;中国还有至少5亿农民没有使用过马桶,农民进城首先就要够买城里的房子,有如此庞大的需求支撑,房价怎么可能下跌?



这些“托底”房价的逻辑看似天衣无缝,但却忽略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不是中国房子不够住,而是投机炒作房地产的行为太猖獗,建100套房子,只有10套真正派上用场,其它90套空置不用,房子建再多又有什么用?供需怎么可能平衡,用简单的供需因素聊房价,怎么可能得出中肯的结论呢?

潘石屹就曾直言揭露过,“有人买100套房只住1套,空置率有多高你自行想象一下。”中国到底有多少空置房,虽然官方没有给出确切答案,但一些权威机构一直没有停下寻求真相的脚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2018年12月21日发布了《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该报告称,2017年中国城镇地区空置房约有6500万套,住房空置率高达21.4%。

这是什么概念——中国每建设1000套房子,就有214套空置浪费,这已经不单单是资源浪费那么简单。要知道,中国还有亿万刚需的住房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他们还屈居在大城市的隔断出租房里,每月辛苦劳动所得都替房东还了房贷,而一些专靠投资房产的有钱人,却可以不动手不动脚躺着就把钱赚了。房地产使得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何真正解决高房价矛盾,其实潘石屹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不讳道,不把市场上大量的空置房“逼”出来,房价永远难降,开发商建得房子再多,也不够投机炒作的有钱人囤的。对于如何“逼”出空置房源,他的建议是,要增加多套房持有者的持房成本。是的就是交税,空置的时间越长交税越多。因为只有这样做了,中国的炒房投机客们才会有压力,顶不住税收压力的,要么选择降价卖房;要么就装修一下出租。一方面解决了商品房市场的房源供应,另一方面也利好租房市场,对于降房价降租金都大有裨益,能真正做到冷却楼市。



当专家们在代表开发商利益的舞台上激情澎湃地唱演的时候,他们可曾放下姿态倾听一下底层刚需的真切心声:他们从未幻想不劳而获,只想靠辛苦打拼能贷款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苦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此生无愧;不求给子女后代留多少财富,但求给现世家人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湾。

但就是如此简单的亿万刚需都殷切盼望的小小梦想,现在都很难实现。

众所周知,我一贯反对高房价,厌恶投机炒作,更反对中国不顾一切发展房地产拉动经济的“粗放”发展模式,对于地方靠“出卖土地融资发展”的模式更是无数次阐述过其背后的弊端和风险。高房价有副作用已经不只是我们少数媒体人在啰里吧嗦,党媒央媒也在频频有意敲打,释放房地产到了需要改变的信号。

经济日报等媒体和银保监会专家多次强调,高房价让居民债务持续攀升,这严重影响到居民其他领域的消费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居民而言,甚至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如此,居民看涨房价预期形成,资金还会不断流向地产市场,更对其它行业造成了挤压。非但如此,房价过高还会连带房租上涨。

我多次强调过,房地产作为民生产业,应该重视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而不是成为少数富人赚钱的工具。过去房地产对经济贡献巨大,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满目疮痍,经济对房地产依赖越大未来这种矛盾会更加深化,所以已经到了要彻底“抛弃房地产”的时候了。



房地产已经蒙眼狂奔了二十多年,过去这些年里很多人无意间就凭借房地产发了大财,但这不能成为全部人生存生活的公式——支撑一个国家一直强盛发展下去的核心力量是实体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而不是砖头水泥垒砌起来的冷冰冰的楼市,这在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得到验证。中国过去靠着房地产的确经济发展迅猛,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经久不衰的楼市火爆现象,的确促进了经济繁荣,也拉升了高得吓人的房价。喧嚣过后,整个社会似乎有了一个共识:房地产不是提振经济的灵丹妙药。除了部分实力雄厚的炒房客外,人们的真实收入和购买力,与居高不下的房价根本不相匹配。有人坐拥广厦千万间空而不用,有人寒夜泣血望房兴叹,是时候直面现实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今一切都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人民网称,高房价极大地提高了产业发展的要素成本,并且让发展实业变得“不划算”,楼市不能成为“麻烦制造者”,所以高房价肯定是不合理;经济日报表示,“土地财政之说目前或许在个别地方还能成立,但未来必然会成为历史。地方专项债已经允许发行,地方经济发展的财力掣肘可以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券予以缓解。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逐渐削弱。”简单来说就是地方过度依赖房地产将成为历史,很多城市和省份都在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比如海南省。各大媒体的回应也打消了很多人的“炒房”念头。

我一直强调,“房住不炒”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给某一个投机炒房客听的,它提出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宣告了楼市投机炒作时代的终结。过去有钱人能在楼市兴风作浪,全部依赖的都是宽松的信贷和毫无约束的买进卖出,现在再看楼市,所以基于投资炒作的基本条件全都不具备了——信贷收紧,超过两套以上房产,贷款利率和贷款比例都少得可怜,成本高到天上去了;购房资格缺失,过去是有钱就可以往楼市里冲,现如今一切投资炒作的便利都不复存在了,有钱人也只能干瞪眼;那些跟风买了房的,更要默默承受2-5年的限售期,房子是你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卖,你自己却说了不算。

楼市过去的疯狂还能再复制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政策调控之下,"有价无市"的局面还将维持,想卖房套现,并不容易,这也是二手房成交量近一年以来止不住下跌最有力的证明。

当限售、限购、限贷等措施成为各个城市的调控标配,且长期不会撤销的时候,房价进入稳中有降的趋势也不可阻挡,如此一来房产的变现能力会越来越差。一方面中国老百姓认准买涨不买跌,房价上涨寻找人接盘不难,房价进入下跌通道,观望将是所有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各种调控限制把有钱人堵在外面了,有钱没有名额,想买也买不了。楼市只能戛然而止。

当下楼市释放的三大信号也在向我们释放“房地产要被弃置不用,投资房产赚钱的时代要彻底迎来终结”的信号:

一、钱不会无限流入楼市,房地产繁荣难以为继,高房价再见

上半年里虽然央行连续两次降准,但是并未给房地产发福利。以前降准降息之后,多余的钱基本都分别流入到股市和楼市,且大概率最终流向楼市。中央对调控楼市的态度是坚决的,只要不让资金大举进入楼市,房地产的繁荣就无法继续,高房价很大概率会说再见。

二、央视点名房价涨幅过高城市,楼市必须想方设法“凉”下来

过去是允许“缓慢上涨”,如今国家的态度非常明确,楼市必须“凉”下来,3、4月份楼市“小阳春”之声此起彼伏,我们看到了人心的恍惚,看到了舆论在恶意引导刺激,但这一切都在5月戛然而止,国家对楼市大局的把控从未放松,房地产不能走过去的老路,热点城市在热了两个月之后,也必须降下温来——所以我们看到,央视前段时间直接点名了4月房价涨幅过高的三个城市,随后发生的一切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这三个城市无一例外全都收紧了调控,到6月份成交量就拦腰下跌了。

为帮刚需实现买房梦想,国家这次也是铁了心了。

三、社科院:高房价伤害经济,无经济支撑的城市房价要下跌

社科院研究报告指出,当房价收入比超过9以后,高房价不仅不会拉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反会对经济造成伤害,对经济产生负向的挤出效应。当前中国,房价收入比超过这个数字的城市有50多个,且这个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意思非常明确,房地产不能再被高高捧起了,不断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对经济已经有害无益了;此外,中国数以万计的刚需购房者,正在承受着靠工资可能20-30年都买不起房的巨大压力之下。

党媒经济日报说得非常明确,人口、金融和家庭杠杆等基本面都决定了我国房价上涨空间已经非常狭小。社科院也意志鲜明地表示,房价有回调的倾向,特别指出部分三四线城市后续需求不足,房价将下跌。楼市正式进入了不适合投资,更加不适合炒作阶段。指望靠房子就能躺着把钱赚了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

相关阅读:萍水街租房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