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城镇化不能不顾实际 要防止过度城镇化

[复制链接]
查看: 271|回复: 0
发表于 2023-9-3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市追求美好生活,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关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城镇化更重质量,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关键在于户籍背后的诸多福利。推进人的城镇化,要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

“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必须平均每年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李建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不再单纯求速度,更重发展质量,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对已经留下的“新城市人”,则要让他们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李建春介绍,为解决好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重庆出台了一个总体意见和户口迁移、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三个配套文件,将转户农民工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

“政府应提供更多廉租房,让进城人口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所。发展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能够克服时空上的距离,对促成人口合理分布有重要意义。”王鹤龄说。

城镇化不能有城无业,让进城人口稳定就业是关键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乔新江说,城镇化不能眼睛只盯着房地产,而要培育配套产业,只有房子的城镇留不住人。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绿色,避免“大城市病”;也要可持续增长,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信阳坚持产城相辅、产城互动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等现代产业集群,让城镇化发展更有底气。

“城镇化的第一大事就是解决就业,让进城人口体面就业、体面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的不断完善。

李建春认为,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规划布局,这样才能提供工作岗位;对进城农民工提供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的稳定就业能力。重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分类开展就业培训,给予创业扶持,让他们真正留得下。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防止“有城无业”的过度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进城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就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如何合理布局?

“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要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不要盲目建设所谓的大都市。”王鹤龄说。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但是有的地方把城镇化变成了城市化,大城市摊大饼且越摊越大,造成很多城市病。

王鹤龄说,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条件一哄而上,在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宜业宜居”的标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培养发展起配套的绿色产业体系,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推动特色城镇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不仅是着眼于小镇自身,更重要的是,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特色小镇的首要属性是“特色”,生硬的模仿、抄袭,背离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

“城镇化不能把城乡割裂,应该更注重城乡一体化。”李建春提出,一是经济上的良性互动,城市里的人能够方便地到乡村去消费,乡村的产品能够便捷地流通到城市;二是建设布局上的无缝衔接,比如建设特色小镇,每个小镇建设尺度不大,保留它的生态性,然后在功能上弥补大城市功能的不足;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应该同地同权,资源应该更多流向农村,而不是只向城市集中。

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宜居宜业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关阅读:刘村租房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