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专利界“李鬼”为何能胜过“李逵”?

[复制链接]
查看: 21|回复: 0
发表于 2024-11-26 15: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漫画作者:蔡华伟

“企业创新,有些困难咬咬牙能克服。最让人头疼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经常被侵权,而且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在记者对四川省的成都、绵阳,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和浙江省的杭州、宁波这3省6市121家企业的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打击仿冒侵权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合理、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不给力,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侵权易维权难

除了明目张胆的侵权,还有隐蔽性极高的侵权“擦边球”

■“要取证就得买下对方仿冒的产品,而一套产品的价格就接近100万元。”

“对方把我们公司的一款检测设备买来,拆开后照着样子做了一台,招标时带着一模一样的仿制品就去了现场,连颜色都不换!”河南百克特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雷提起之前的遭遇依然有点气愤。

“因为总被侵权,我们曾经想放弃国内市场。”成都一家科技公司技术总监说,软件一旦脱手,就不知道对方拿着它去做什么了,根本没法取证。“第二天一看,铺天盖地都是我们研发的软件,这对软件公司来说基本上是毁灭性打击。”

除了明目张胆的侵权,还有隐蔽性极高的侵权“擦边球”。“公司一直自主研发电子显示产品,曾在福建找了一家代工厂生产,结果被对方直接仿冒。和工厂交涉后,对方却说做了工艺上的改进、节约了元器件,拒不承认是抄袭。”河南胜龙信息公司总经理王鹏说,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完全窃取我们的技术倒不太可能,但有的企业稍微改一点,美其名曰‘借鉴’,我们也没有足够底气告它。” 成都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说,他们也吃过类似的“哑巴亏”。

“技术上的事儿很多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成都一家软件公司首席执行官说,当自己付出大量心血研制的创新产品被别人三下两下就成功抄袭时,由于搜集证据太难,很多企业被迫放弃维权。

而且,取证过程中花费的成本较高,令一些企业苦不堪言。

王鹏的公司还曾研发出一款能够有效消除摩尔纹的显示屏,并申报了专利。没想到,又很快被同类厂家仿冒。公司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咨询律师后发现,要取证就得买下对方仿冒的产品。“可这种显示屏很大,主要供电视台演播厅使用,一套产品的价格就接近100万元,取证成本实在太高了!”

河南北方玻璃知识产权部部长刘恒也深有同感。“按照现有规定,我们告别人侵权时,就要自己取证。但生产玻璃的设备价格昂贵,我们不可能为了取证去花几百万元买一条生产线,也不太可能到对方的车间去取证。”刘恒觉得,打起官司来,每年还要花费几十万元的律师费,浪费公司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往往得不偿失。

相关阅读:商标注册费用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