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细胞外囊泡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和复发检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复制链接]
查看: 372|回复: 0
发表于 2024-4-12 2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肝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增加、复发率高,对预后和总体生存率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肝切除、射频消融和肝移植是肝癌早期阶段的治疗选择,早期HCC的复发率在第一年仍高出35%,并类似于一个关键的预后因素,因为早期复发与发展不治之症有关。

目前的诊断工具往往是侵入性的,并且在技术上有限,在过去的十年里,非侵入性液体活检改变了临床肿瘤学领域,展示了各种液体活检衍生分析物(包括细胞外囊泡(EV))的潜力,以诊断和监测HCC进展和转移传播,作为有前途的新生物标志物。

该团队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包括37名HCC患者和20名非恶性肝病(NMLD)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肝手术前后对两组的血清EV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利用基于微珠的磁粒子分类和流式细胞仪来检测EV的37种特征表面蛋白。此外,将手术后12个月内出现肿瘤复发(R-HCC)的HCC患者与无复发的HCC患者(NR-HCC)进行比较。R-HCC患者的EV(n=12/20)的CD31水平明显低于NR-HCC患者的EV(p=0.0033)。NMLD组的EV表现出CD41b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组的EV(p=0.0286)。该研究确定了NMLD组EV中CD19动态的显著短期变化,术前值明显高于术后值(p=0.0065)。研究发现表明,EV可以作为开发早期和非侵入性检测HCC复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潜在目标。此外,需要对特定的EV标志物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证实它们作为HCC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深入讨论了HCC和NMLD中EV表面模式的综合研究。通过团队的研究,成功地展示了一种直接有效的隔离EV的技术,揭示了HCC患者和NMLD患者之间EV表面特征的明显差异。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与这些肝脏疾病相关的复杂分子景观,还为随后对EV分析的调查提供了关键基础,特别是在肝癌复发的背景下。从这项研究中获得的见解有可能为识别相关生物标志物铺平道路,促进未来优化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相关阅读:艾康宝

相关帖子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