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介入导管设计要点

[复制链接]
查看: 2|回复: 0
发表于 2024-12-6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医用材料要与人体组织、血液、体液等接触,有的甚至**性植入体内。因此,这类材料必须具有优良的生物体可替代性(力学性能、功能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需满足下列基本条件:

(1)在化学上是惰性的,不会因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

(2)对人休组织不会引起炎症和异物反应;

(3)不会致癌

(4)不会发生变态反应性的过敏反应

(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不溶血,不凝血;

(6)长期植入体内,也不会丧失拉仲强度和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

(7)能经受必要的消毒措施而不变形;

(8)易于加工成所需要的、复杂的形状

微导管

大多数微导管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点:

润滑涂层、柔软尖端(或成角度)、中间加强层

其中,中间加强层,从设计和制造上都将对微导管的性能影响巨大。中间加强层,即为用金属丝通过编织或缠绕的方式,达到增加导管强度,推送力的设计方式。在众多的微导管中,这种编织或缠绕的方式,大体分为4类

编织、缠绕、编织+缠绕(并列)、编织 over 缠绕 (多层)

四种方式的选择,代表了不同血管病变对微导管重要性能的需求。如编织+缠绕的设计理念种,近段编织推送好,远端缠绕柔软性好,对于神经血管输送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而对于CTO病变而言,高硬度的编织则能很好的帮助它穿越钙化。

其中,通过调节编织或者缠绕的密度节距,就能相应改变其推送和柔韧性(抗折)。

外层的高分子材料,也是配合临床的实际用途,用一系列硬度不同的材料,进行由近及远的力学传导。这种硬度渐变的思路,其实和中间层的设计是不谋而合的。

导引导管设计要点

导引导管按照功能分为四段:超软的X光可视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支撑区)及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

导引导管按照材质分为三层:外层是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质,决定了导引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力;中层是由12~16根钢丝编制结构,钢丝不同的编制方式决定了导引导管的支持力大小、内径大小及扭控性;内层为尼龙PTFE涂层,以减少导丝、球囊、支架与导引导管内腔的摩擦力,并预防血栓形成。

相关阅读:医用一次性三类耗材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