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如何建?

[复制链接]
查看: 41|回复: 0
发表于 2023-11-9 15: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的挺后悔自己高中没好好学习,自己曾是湖北八校之一的学生,毕业之后看着自己的同学不是985就是211,也许当时可能觉得没啥差距,但是真就一本管学习,二本管纪律,三本管卫生,985大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教育资源,真的不是二本,三本可以比的,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学习,我个大学生看个这个,快感动死了。
——关于加快构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将宜昌定位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四五”期间,可着力打造“三中心两龙头”,托起宜昌区域性中心城市金字招牌。

一、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

宜昌地处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交会处,呼汉引渝、连通中西之区位独一无二。要与汉渝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加强跨区域工业协作、产业协同,积极承接优势要素转入。

内看武汉,主动对接“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与“芯屏端网”配套的石墨、硅基、氟基等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仿制药等新兴产业。

外看重庆,向重庆智能产业看齐,在智能网联、轻量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借鉴重庆经验,加快向现代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转型。

二、打造区域性交通中心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战略要冲,有三峡大坝扼万里长江之咽喉,发展大交通、大物流产业得天独厚。

“十四五”期间,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打造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铁、公、水、管”齐头并进,做好坝上坝下、一江两岸文章,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走廊。

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长江上下游之间大宗货物集散地、中转地。统筹规划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群,依托自贸区和综保区,建设商品集散基地、交易市场和跨国采购中心,打造长江中上游物流中心城市。

三、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

强化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宜昌公共文化、教育医疗、金融商务等综合性功能。

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做精巴楚、三国、移民等特色文化,着力打造一批高品位、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文化创意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演艺表演等。依托奥体中心,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扩大宜昌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积极打造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等区域性综合性医院。

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和综合金融服务基地。

推广三峡股权引导基金经验,吸引社会资本成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打造业态齐全、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

四、打造生态合作龙头

环绕三峡库区的“鄂、渝、川、湘、黔”交界地区,是三峡乃至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曾明确提出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

进入“十四五”,可考虑以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为载体,探索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合作新模式,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

更可与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结成生态同盟,联合争取全国范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利政策,合力蹚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五、打造三峡旅游龙头

宜昌三峡旅游曾在2017年以717.4亿元品牌价值,获评国家发布的区域品牌价值旅游类全国第一。

“十四五”期间,应打好“三峡牌”,着力建设鄂西渝东旅游龙头。

市内开展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酒店之间、景区与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互动,围绕长江三峡多做文章,可尝试推出最美滨江城市、最美长江岸线、最靓三峡风光等旅游名片。

市外以三峡之名,联合神农架、武当山等景区,加强旅游营销与跨区域联动,构建客源互补机制,探索实施旅游联票制,共同打造鄂西精品旅游线路。

来源| 三峡日报

相关阅读:西渡租房
作为一个24岁还在读大三的老阿姨,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你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没有学历,你甚至连一个机会都得不到。我现在专升本上了大学,在我专科实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基础很扎实,带他的老师也很喜欢他,但就因为他是专科毕业,最终没能留在那里。而且考研,有很多学校是明确专硕不收专升本学生的(就我的专业来说),只能考学硕。没有一个本科学历真的很难,尤其是在我们都是普通人的情况下。即使你现在很迷茫,但你也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这样后来你希望改变,也比由专科挣扎轻松得多。大家现在都还很年轻,珍惜你们现在无尽的可能性,我已经因为自己的选择,失去了很多机会。以我为鉴,与君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让学习更简单

  • 反馈建议:麻烦到学习网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学习网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1007264号-3 )